邻里纠纷、债务催讨、情感矛盾,都可能演变为“上门吵骂”场景。手机录像一键上传后,评论区常见的就是“这不是寻衅滋事吗?”但法律判断远比情绪复杂。此时,依托苏州寻衅滋事罪律师的专业服务,通过一次针对上门又喊又骂算寻衅滋事吗的咨询,就能迅速厘清罪与非罪、罚与赔的边界,避免错误控告或被冤枉入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第三条明确,辱骂他人,破坏社会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一)多次辱骂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二)持凶器辱骂他人的;(三)辱骂他人致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四)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的;(五)其他情节恶劣的情形。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以及其他寻衅滋事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必须出于“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流氓动机,而非合理维权或债务催讨。如果行为人因合法权益受损上门理论,即使情绪激动,也不具备寻衅滋事罪所要求的“流氓性”主观故意。
“辱骂”需达到“情节恶劣”程度。司法解释采用“列举+兜底”模式,司法实践中通常结合持续时间、音量大小、围观人数、是否持械、是否多次等因素综合判断。
条文虽未限定“公共场所”,但“破坏社会秩序”要求行为对公共秩序造成实质影响。住宅相对封闭,若仅针对特定人辱骂,未引发邻居围观、网络传播,则更难认定为“破坏社会秩序”。
被告人因邻里采光纠纷,先后五次伙同家人在被害人家门口高声叫骂,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引发百余名群众围观。法院认定“多次辱骂、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被告人因工程款争议,两次上门催债并辱骂被害人,每次持续十分钟,未持械、未造成围观。法院认为尚未达到“情节恶劣”标准,改判治安拘留七日,刑事部分撤销。
被告人在小区门口持扩音器辱骂被害人,持续两小时,并拍摄视频上传网络,点击量达三十万次。法院认定“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维持寻衅滋事罪判决。
被告人深夜到被害人家中敲门辱骂,未持械、未多次、未引发围观。法院认为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已作出的治安罚款二百元予以维持。
被告人因情感纠纷,伙同三人上门辱骂并踢门,致被害人精神失常,经鉴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法院认定“辱骂他人致精神失常”,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被告人因停车位被占,上门理论时辱骂被害人,被邻居拍摄后上传网络,引发局部转发。法院认为传播范围有限,未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改判无罪,仅予治安警告。
手机录像、行车记录仪、小区监控、电梯摄像头,用于证明持续时间、音量、围观人数、是否持械。
邻居、物业保安、快递员等第三人证言,可证明公共秩序是否被扰乱。
视频点击量、评论数、转发路径截图,需做区块链存证或公证,防止灭失。
若出现精神失常、自杀后果,需由具有法医精神病鉴定资质的机构出具报告,证明辱骂与后果的因果关系。
报警回执、治安调解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可证明“多次”事实。
通过聊天记录、债权凭证、维权函件,证明行为人上门系基于合法利益诉求,不具备“逞强耍横”动机。
引用《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主张行为持续时间短、未持械、未引发围观、未造成后果,不符合“情节恶劣”标准。
依据“一事不二罚”原则,若公安机关已作出治安拘留或罚款,且行为不具有继续性,可主张不再升格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偷拍、偷录、剪辑视频,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申请排除非法证据。
若事实清楚,可指导当事人及时赔偿、道歉、取得谅解,争取相对不起诉或缓刑。
正解:司法解释要求“多次”或“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仅一次且时间短、未围观、未持械,通常不构成犯罪。
正解:住宅相对封闭,若未引发邻居围观、网络传播,则难以认定“破坏社会秩序”,但不等于不构成民事侵权或治安违法。
正解:寻衅滋事罪系公诉案件,需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督促立案,但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
正解:治安处罚属于行政处罚,不构成刑事前科,但在公安机关内部系统可查询,可能对政审、背景调查产生影响。
正解:删除视频可作为悔罪表现,在量刑时酌情从轻,但不影响犯罪既遂认定,仍须承担相应责任。
受害人拨打110,派出所出具《接报案回执》。若民警认为属于民事纠纷,可要求出具《不予调查处理告知书》,并持该文书向区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申请复议。
公安机关立案后,将传唤行为人制作讯问笔录,调取监控、收集证人证言。律师在此阶段可提交《不予批捕法律意见书》,争取取保候审。
检察院在一个月内作出是否起诉决定。律师可查阅卷宗,提交《不起诉意见书》,重点围绕“流氓动机”与“情节恶劣”两方面展开。
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般在三个月内宣判。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适用速裁程序,十日内审结。对判决不服,可在十日内提出上诉。
上门前准备好合同、欠条、聊天记录,证明基于合法债权或相邻权益,弱化“无事生非”外观。
约定双方到居委会、司法所、派出所调解,避免在住宅门口“硬碰硬”。
全程录音录像,但不得偷拍他人隐私,防止取证手段违法导致证据被排除。
优先选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在线诉讼等渠道,既降低冲突烈度,也节省维权成本。
“上门又喊又骂”或许是情绪的直接出口,却可能成为刑事案件的入口。透过苏州寻衅滋事罪律师的专业视角,我们得以看清上门又喊又骂算寻衅滋事吗的边界:动机是否流氓、情节是否恶劣、秩序是否被破坏,三者缺一不可。希望本文的条文梳理、案例对比、证据清单与辩护策略,能帮助你在冲突面前及时踩下刹车,把纠纷引入理性轨道,让法律而不是情绪决定结果。
·首席律师:刘逢欣 律师
·咨询电话:13812605387
·律所名称: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
·律所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
州中心A座8楼
·友情提示:提前预约可获当面免费咨
询一次(时长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