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利店顺走一瓶饮料、在超市藏起一袋零食、在办公楼里拿走他人外卖——许多人误以为“东西不值钱,抓住最多罚款”。然而,司法大数据显示,近三年因“多次盗窃但金额较小”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量逐年上升。原因在于,《刑法》第264条除“数额较大”外,还并列规定了“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四类行为犯,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种,无论金额大小,均构成盗窃罪。面对突如其来的刑事拘留通知书,当事人及家属先想到的,就是尽快找到一位真正擅长刑事官司律师,把“会不会判刑、大概判多久、能不能缓”这三个问题一次问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明文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013年两高《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1款进一步细化:“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换言之,即使每次只偷了十元、二十元,只要两年内累计三次,就跨入刑事犯罪门槛。此时,家属常问的就是:多次盗窃但金额较小怎么判刑?答案藏在“次数+金额+情节”的三维坐标系里。
1 时间起算点:以第一次盗窃行为实施之日为起点,向后推算两年。例如,行为人2023年3月1日第一次偷外卖,2025年2月28日第三次偷便利店,即符合“二年内”要件。
2 次数计算规则:既遂、未遂均算一次;同一日内连续盗窃多家店铺,若时间、空间紧密连续,司法实践中一般认定为一次;若上午偷A商场、下午偷B小区,中间有明确间隔,则分别计算。
3 金额是否累加:多次盗窃属于“行为犯”,不以累计金额达到“数额较大”为前提,但金额大小仍会影响量刑。律师在阅卷时,会重点核对每一份《价格认定结论书》是否合法有效,对明显虚高的标价申请重新鉴定,为后续减轻处罚打基础。
根据2021年《常见犯罪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盗窃罪量刑分三步走:基准刑—调节刑—宣告刑。
1 基准刑:多次盗窃但金额较小,基准刑一般为六个月至一年有期徒刑;每增加一次,增加一至二个月;金额超过一千元不足三千元的,再增加一至二个月。
2 调节刑:自首最高减40%,退赃并取得谅解最高减30%,认罪认罚最高减20%,累犯则加10%—40%。
3 宣告刑:经过加减后,若刑期在三年以下,且符合缓刑条件,可宣告缓刑。正因如此,擅长刑事官司律师会把“退赃+谅解+认罪认罚”做成一套组合拳,力争在检察院阶段就把刑期压到拘役或有期徒刑适用缓刑。
【案例一】A省B市,周某在2024年1月至6月间先后五次在超市盗窃零食、饮料,每次金额15元至40元不等,合计180元。案发后,周某家属退缴全部赃款,超市出具谅解书。法院认定周某构成盗窃罪,判处拘役四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案例二】C省D市,外卖员方某因贪小便宜,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先后十次偷拿他人外卖,每次价值20元至35元,合计280元。公安机关以“多次盗窃”立案,检察院阶段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法院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一千五百元。
【案例三】E省F市,郭某在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两年内在小区快递柜盗窃他人快递七次,合计价值860元。郭某有盗窃前科,系累犯,法院从重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不适用缓刑,并处罚金二千元。
【案例四】G省H市,大学生林某因经济拮据,于2024年3月至5月在学校图书馆盗窃耳机、充电宝等四次,合计价值550元。林某自首、退赃、取得谅解,检察院决定相对不起诉。
【案例五】I省J市,无业人员王某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携带螺丝刀在三家便利店盗窃香烟、现金,每次金额100余元,合计380元。法院认定“携带凶器盗窃”,从重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不适用缓刑。
1 第一时间介入:刑事拘留后37天是“黄金救援期”。律师在报捕阶段向检察院提交《不予批准逮捕法律意见书》,力争取保候审。
2 精细核对次数:通过调取全部监控、报案笔录、价格认定书,对证据不足的“次数”提出异议,把“五次”打成“三次”,直接降低基准刑。
3 退赃退赔策略:由律师主持,在公证处提存账户一次性退缴全部赃款,同时让被害人签署《谅解书》并同步录像,防止事后反悔。
4 认罪认罚协商:与检察官沟通,将“建议缓刑”写进《认罪认罚具结书》,并在法院阶段说服法官采纳。
5 社会调查报告:协调司法局、居委会、学校出具《平时表现证明》《社区矫正评估意见》,为缓刑提供“社会危险性较低”的量化依据。
问1:金额不到一千元,也能判刑吗?
答:只要两年内三次以上,即构成犯罪,与金额无关。
问2:行政拘留记录会影响多次盗窃认定吗?
答:不影响次数计算,但行政处罚决定书可作为前科劣迹,在量刑时酌情从重。
问3:拿到谅解书就一定能缓刑吗?
答:谅解书是从轻情节之一,若同时具有累犯、携带凶器等加重情节,仍可能实刑。
问4:退赃退赔金额可以高于实际价值吗?
答:可以,多退部分视为补偿被害人精神损失,有助于取得谅解,但需留存转账凭证。
问5:检察院不起诉,是否留下案底?
答:相对不起诉属于“有罪不诉”,在公安机关仍有记录,但可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问6:被判缓刑后,多久可以外出打工?
答:缓刑考验期内需接受社区矫正,跨市、县外出需提前三天书面申请,获批后方可出行。
问7:罚金不交会怎样?
答:法院可强制执行,冻结银行账户、列入失信名单,并影响减刑、假释。
问8:盗窃自家财物也算犯罪吗?
答:偷拿家庭成员或近亲属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按犯罪处理;确有追究必要的,酌情从宽。
问9:侦查阶段认罪认罚与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从宽幅度一样吗?
答:不一样,越早认罪认罚,从宽幅度越大,侦查阶段最高可减30%,审判阶段一般减10%。
问10:如何挑选真正擅长刑事官司律师?
答:一看是否专做刑案,二看有无类似案件不起诉或缓刑判决书,三看是否会见是否及时,四看沟通是否透明,五看收费是否明码标价并开具发票。
1 拘留:最长30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7日;
2 审查逮捕:检察院7日内决定;
3 侦查羁押:一般2个月,重大复杂可延长至3个月;
4 审查起诉:一般1个月,重大复杂可延长半个月;
5 一审审理:简易程序20日至1个半月,普通程序2至3个月;
6 判决生效:10日上诉期满若无上诉、抗诉即生效。整个流程通常4—6个月,律师通过及时提交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取保候审,可将嫌疑人先行“捞出来”,避免“关多久判多久”的尴尬。
法院宣告缓刑后,被告人需到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期限等于考验期。矫正期间须参加公益劳动、每月当面或电话报告、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若违反规定,可被书面警告、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法院将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律师在判决后仍会提供“跟踪服务”,指导当事人按时打卡、保留车票、请假条,防止因程序瑕疵被收监。
“小额多次”看似不起眼,却能在不经意间毁掉一个人的升学、就业、参军、出国计划。面对侦查机关的第一次讯问,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停止盗窃行为,并在擅长刑事官司律师的指导下,用退赃、谅解、认罪认罚为自己争取从宽。法律不只看“你偷了多少”,更看“你改得有多快”。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所有正在搜索“多次盗窃但金额较小怎么判刑”的朋友,第一时间找到方向,把人生的“多次”变成“最后一次”。
·首席律师:刘逢欣 律师
·咨询电话:13812605387
·律所名称: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
·律所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
州中心A座8楼
·友情提示:提前预约可获当面免费咨
询一次(时长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