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微信群搜索“两个未成年骑车摔伤了谁负责”,跳出的讨论往往伴随焦虑:孩子未满十六周岁骑共享电动车、追逐打闹、冲坡摔倒,医药费动辄上万,究竟该找谁赔?能否走保险?谁担主责?本文由苏州免费交通法律咨询在线律师团队,结合现行有效的《民法典》《道路交通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范,为您系统梳理责任主体、赔偿范围及处理流程。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未成年人自身虽有过错,但不直接对外承担赔偿,而是通过监护人“买单”。
监护人承担的是“无过错替代责任”,即只要子女侵权,监护人即应赔偿;若监护人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可请求减轻责任,但举证难度较高。监护人之间对内部份额有争议时,可依据各自过错比例追偿。
若事故涉及共享电动车、租赁自行车,平台或商家负有以下义务:1.确保车辆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2.依法设置电子围栏,禁止未满十六周岁人员解锁;3.显著提示骑行年龄限制。未尽到义务导致事故的,承担相应过错责任。
城市道路出现坑槽、井盖缺失、照明不足,且管理单位未及时修缮、警示,可认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家长需在事故发生后七日内通过拍照、视频、公证等方式固定证据。
责任关键点:1.前车是否突然猛拐;2.后车是否保持安全距离;3.双方监护人是否在场。法院通常认定前车承担主要责任,后车承担次要责任,比例常见为七三或六四。
责任分配:共享平台未有效识别年龄且未维护制动系统,承担主要责任;监护人未尽到教育义务,承担次要责任;若道路存在设计缺陷,管理方承担补充责任。
学校作为组织者负教育、管理、保护义务;若教师已进行骑行安全提示并维持队形,仍因学生突然打闹发生事故,学校责任减轻;若教师未尽到看护义务,学校承担主要责任。
道路管理单位承担全部责任;若两名未成年人存在逆行、超速等过错,可适当减轻道路管理单位责任,但比例通常不超过20%。
以医疗机构出具的正式票据为准,含住院费、手术费、复查费、后续治疗费。需注意保留病历、诊断证明、费用清单。
住院期间按实际护理人员误工费计算;出院后如需继续护理,可依据医嘱和护理等级酌情主张,一般参照当地护工日工资标准。
营养费需有医嘱证明“需要加强营养”,按每天30-50元区间主张;交通费凭票据据实结算,或按就医次数、距离酌定。
若构成伤残,需进行司法鉴定,残疾赔偿金按伤残等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精神抚慰金由法官酌定,通常在5000-50000元区间。
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监护人责任险”,年保费几十元,最高可保10万元。理赔时需提交事故证明、医疗票据、监护关系证明。
学校统一购买的校方责任险覆盖在校期间学生伤害,若学校被判担责,可由保险公司直接赔付。
合规共享电动车平台为每单投保第三者责任险,若车辆缺陷导致事故,用户可向平台保险索赔。
第一时间拨打120、122,记录事故时间、地点、天气。
用手机拍摄车辆位置、刹车痕迹、路面状况、孩子伤情,确保画面包含时间水印。
记录现场路人联系方式,必要时请其出具书面证言。
如涉车辆故障,及时封存车辆待检测;道路缺陷需尽快公证,防止事后修复。
监护人责任险、校方责任险均要求48小时内报案,逾期可能影响理赔。
事故轻微、责任清晰、损失不大的,可在交警见证下签订一次性赔偿协议,避免诉累。
可向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学校纠纷调解中心申请调解,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
协商调解不成的,向被告住所地或事故发生地法院提起诉讼。未成年人以监护人为被告,列明子女与监护人身份信息。
1.为子女配备合格头盔、护具;2.与子女共同学习交通法规,明确未满十六周岁不得骑电动自行车;3.为家庭购买监护人责任险。
1.将骑行安全纳入校本课程;2.组织骑行活动前进行风险评估,配备足够教师随行;3.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1.共享平台升级人脸识别,杜绝未成年人解锁;2.道路管理单位定期排查隐患,设置警示标志;3.社区开展亲子交通安全体验营。
“两个未成年骑车摔伤了谁负责”并非简单的“谁赔钱”,而是一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检视安全漏洞的契机。通过苏州免费交通法律咨询在线团队,家长可随时获得专业意见;学校与社会应进一步完善硬件与管理;孩子们更应在每一次蹬踏中学会敬畏规则。唯有多方协力,才能让骑行成为快乐而安全的成长记忆。
·首席律师:刘逢欣 律师
·咨询电话:13812605387
·律所名称: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
·律所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
州中心A座8楼
·友情提示:提前预约可获当面免费咨
询一次(时长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