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车祸后,当事人往往在惊慌中忽略取证,导致后续车祸后怎么谈赔偿问题时陷入被动。正确的第一反应是“安全、报警、取证、就医”四步并行:立即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打开双闪并设置警示牌;拨打110或122报警,等待交警到场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用手机拍摄现场全景、碰撞部位、刹车痕迹、路面标志、对方驾驶证行驶证;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并保存急诊病历、检查报告、收费票据。上述动作不仅为责任认定提供依据,也为后续伤残鉴定、费用主张奠定证据基础。
财产损失较小、事实清楚、无人员伤亡的事故,交警可适用简易程序当场出具责任认定书;涉及人伤、车损较大或事实争议的事故,适用普通程序,一般在十个工作日内出具。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责任认定书会划分全部、主要、同等、次要、无责五种情形,对应赔偿系数分别为100%、70%、50%、30%、0%。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事故,机动车一方即使无责,仍需在交强险无责限额内承担不超过12100元的赔偿责任。
复核成功率约为12%,主要理由包括:现场图与笔录矛盾、监控视频未调取、鉴定结论错误。若复核维持,当事人可在诉讼中通过申请重新鉴定、提交新证据等方式请求法院重新划分责任,但需提供足以推翻原认定的事实依据。
依据《民法典》第1179条,受害人可主张: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造成残疾的,增加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造成死亡的,增加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
车辆维修费、车载物品损失、施救费、停运损失、替代交通工具费。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明确:网约车、货车的停运损失需提供平台流水、完税证明,按实际停运天数计算;私家车替代交通工具费可参照同型号车辆市场租赁价格,但不得超过合理限度。
十级伤残一般不超过5000元,每增加一级增加3000—5000元,死亡案件一般不超过10万元。特殊情形如面部毁容、孕妇流产、未成年人重伤,可酌情上浮30%—50%。
医疗费=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后续治疗费。后续治疗费需有医嘱或司法鉴定意见,未发生的可在实际发生后另行主张。外购药品需提供医院处方或医嘱,否则可能不被支持。
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无法举证行业标准的,按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计算。误工时间以住院天数加医嘱休息期为准,构成伤残的,可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伤残赔偿指数。60岁以上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75岁以上按5年计算。2025年,部分地区试点城乡统一标准,农村户籍受害人可按城镇标准计算。
急诊病历、住院病案首页、手术记录、检查报告、医嘱单、费用清单、发票原件。转院治疗需有转院证明,否则外地医疗费用可能被核减。
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完税证明、单位误工证明、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可提供纳税记录、银行流水、行业收入证明。
护理费发票、护理协议、护理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护理人员收入证明。家属护理的可按当地护工标准计算,但需提供家属收入证明。
交通费票据需与治疗时间、地点对应;住宿费需提供发票及住宿必要性证明,如外地就医、陪护需要。
治疗终结、伤残等级确定后谈判成功率最高。过早谈判可能遗漏后续费用,过晚则可能超过诉讼时效。
第一步,整理证据清单,制作《赔偿费用明细表》;第二步,查询当地赔偿标准,确定合理区间;第三步,通过交警或保险公司启动调解;第四步,签署《调解协议书》并申请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
医疗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不得低于法定标准;精神损害抚慰金可适度让步;诉讼费、鉴定费、律师费可协商分担。
起诉状、证据清单、原被告身份证明、责任认定书、鉴定意见书、赔偿明细表。
可在诉前通过交警委托或诉中申请法院委托。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申请重新鉴定,但需提供足以推翻原结论的证据。
责任划分、赔偿项目、计算标准、证据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收到判决书后15日内可上诉。二审主要审查法律适用与程序问题,事实争议较小。
通过人民银行查询银行账户、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房产、车管所查询车辆、工商局查询股权、税务局查询收入。
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名单、拘留、罚款、拒执罪。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宝合作,实现联合惩戒。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无责赔偿限额分别为1.8万元、1800元、100元。
先交强险,不足部分由商业三者险补充,仍有不足的由侵权人赔偿。
无证驾驶、酒驾、毒驾、故意制造事故、未及时报案导致事故原因无法查明。
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待身份确认后追偿。
按责任比例分担,无法确定比例的,平均承担。
2025年司法解释明确:非营运机动车无偿搭乘他人发生事故,可减轻驾驶人赔偿责任,但故意或重大过失除外。
案例一:行人闯红灯被撞责任划分
甲驾驶小轿车与闯红灯的行人乙相撞,交警认定乙负主要责任,甲负次要责任。法院判决:交强险赔付后,超出部分甲承担40%,乙自担60%。精神损害抚慰金按责任比例分担。
案例二:网约车停运损失认定
丙驾驶网约车与丁车辆相撞,交警认定丁全责。丙主张停运损失,提交平台流水、完税证明,法院按每日平均收入×停运天数支持。
案例三:孕妇流产精神损害赔偿
戊孕妇乘坐公交车与己货车相撞导致流产,法院酌情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8万元。
2025年,多地法院试点“交通事故一体化平台”,实现责任认定、伤残鉴定、赔偿计算、在线调解、一键理赔全流程线上办理。当事人可通过手机上传现场照片、医疗票据,系统自动生成赔偿清单,大幅缩短处理周期。
·首席律师:刘逢欣 律师
·咨询电话:13812605387
·律所名称:江苏平江律师事务所
·律所地址:苏州市工业园区苏绣路苏
州中心A座8楼
·友情提示:提前预约可获当面免费咨
询一次(时长30分钟)